铸造平台 成就员工 创知名品牌 建专家团队

行业资讯

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新闻时间:2025-11-20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admin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推动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要素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以国土空间规划(含村庄规划)为依据,科学划定整治区域,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协调“田水路林村”等要素,确保整治目标与县域发展战略一致。
  2.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推动生态修复与土地整治融合,避免过度开发,实现“整治一片、生态一域”。
  3. 农民主体,共建共享: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通过民主协商确定整治方案,确保整治成果惠及群众,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4.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县域地形地貌(如平原、丘陵、山区)、资源禀赋(如耕地集中区、生态脆弱区、城镇周边区)和乡村发展需求,差异化制定整治模式,避免“一刀切”。
  5.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强化县级政府统筹责任,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政策资源,引导社会资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参与,形成“财政+市场+集体+农户”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工作目标

到202X年,完成全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或全域推开)任务,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 耕地保护更严格:新增耕地面积≥X亩(或耕地质量提升X%),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一步优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 建设用地更集约: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盘活利用≥X亩(如空心村、废弃工矿地),新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X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收益反哺乡村建设。
  • 生态质量更提升:修复受损山体、河湖岸线、林地草地≥X亩,水土流失治理率≥X%,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进一步完善。
  • 乡村功能更完善:配套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完善农村道路、灌溉、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示范村。

二、重点任务

坚持“全要素整治、全链条推进”,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农用地整理工程:聚焦“藏粮于地”,提升耕地质量与产能

  1. 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设施,确保新增高标准农田≥X亩(或改造提升X亩),耕地质量等级提高X个等级以上。
  2. 耕地碎片化整治:通过土地流转、小块并大块、归并零散耕地等方式,整合细碎化耕地,形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区(单块耕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X亩),同步配套规模化种植所需的机耕路、水利设施。
  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在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需经科学论证),补充耕地面积≥X亩;对因灾损毁、长期撂荒的耕地实施复垦,恢复耕种条件。
  4.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土壤改良等技术,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点,严控化肥农药使用量,防止土壤污染。

(二)建设用地整理工程:聚焦“节约集约”,优化城乡用地布局

  1. 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全面摸排农村闲置宅基地、废弃学校、村部、厂房等建设用地,通过“拆旧复垦+增减挂钩”方式腾退低效用地(重点整治“空心村”、分散居住区),复垦为耕地或生态用地,节余指标优先用于县域内农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 农村产业用地保障:在符合规划前提下,预留不超过X%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通过“点状供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降低乡村产业用地成本。
  3.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对县城及乡镇建成区内闲置工业用地、老旧小区、低效商业用地实施再开发,通过“退二进三”“工改商”“工改住”等方式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城镇用地效率。

(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聚焦“系统治理”,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1.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针对县域内水土流失、石漠化、矿山开采损毁等生态问题,分类实施修复:
    • 水土流失区:实施坡耕地治理、坡面水系工程、植被恢复等措施;
    • 矿山生态区:对废弃矿山、采石场开展地形地貌重塑、植被重建、土壤重构(如XX矿山修复项目);
    • 河湖湿地:推进河道清淤疏浚、岸线生态护坡、湿地植被恢复(如XX河流域生态缓冲带建设);
    • 林地草地:实施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荒山绿化,提升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连通破碎化栖息地(如建设农田防护林带、溪流缓冲带),保护县域特有物种(如XX珍稀植物/动物栖息地)。

(四)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工程:聚焦“传承活化”,留住乡愁记忆

  1. 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保护:对纳入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古建筑群(如明清古民居、宗祠、古桥)实施原址保护,严禁破坏性开发;修缮破损历史建筑,保留传统风貌。
  2. 特色文化景观保护:保护梯田、古灌渠、古树名木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结合农旅融合项目(如“稻田公园”“古树村落”)活化利用。
  3. 文化空间融合:在整治中统筹布局村史馆、文化广场等公共空间,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如非遗展示、民俗活动场所),增强乡村文化认同。

(五)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聚焦“宜居宜业”,建设美丽乡村

结合整治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 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 推广卫生厕所改造(普及率≥X%),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X%的行政村);
  • 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规范村庄畜禽养殖,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

三、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X年X月—X月)

  1. 基础调查: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耕地质量、生态本底、建设用地、历史文化等全要素调查,摸清“家底”(形成“一张图”数据库)。
  2. 规划编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编制《XX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明确整治区域、目标、任务、时序和保障措施),经县级政府审议通过后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试点区域需同步编制村庄规划)。
  3. 群众动员:通过村民大会、入户宣讲、公示公告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村民同意率≥X%),组建由村干部、村民代表、乡贤参与的监督小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X年X月—202X年X月)

  1. 分区分类推进:根据整治类型(如农用地整理为主、建设用地整理为主、生态修复为主),划分若干整治单元,按年度制定实施计划,优先启动群众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的区域(如空心村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2. 项目实施:按照“项目化推进”要求,将整治任务分解为具体工程(如土地平整、道路修建、生态修复),通过公开招标选择专业施工单位,严格质量控制(执行耕地验收、工程监理等标准)。
  3. 动态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整治进度与成效,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矛盾问题。

(三)验收评估阶段(202X年X月—X月)

  1. 县级初验:整治完成后,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对项目进行初验(重点核查耕地面积、质量、生态修复效果等指标)。
  2. 省级终验:通过初验后申请省级验收,提交整治前后对比数据、群众满意度调查报告等材料,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3. 长效管护:建立“田长制”“林长制”“河湖长制”联动机制,明确耕地、林地、水域等管护责任主体(如村集体、合作社),落实后期养护资金(从土地指标收益中提取X%),防止“重整治、轻管护”。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自然资源、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政策、资金和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负责日常调度与技术指导。

(二)政策保障

  1. 用好用足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节余指标在县域内优先调剂使用(收益全部用于乡村振兴);
  2. 对整治中涉及的农用地转用、林地占用等审批事项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流程;
  3.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土地整治贷”“生态修复贷”等产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特许经营等模式)。

(三)资金保障

  1. 财政资金整合:统筹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专项资金,集中投入整治项目;
  2. 社会资本引入:通过土地指标收益分成、产业合作等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如农业龙头企业参与高标准农田运营);
  3. 村民自筹:鼓励农户以投工投劳、土地入股等方式参与(如宅基地退出补偿与新村建设挂钩)。

(四)技术保障

依托测绘地理信息、土壤检测、生态修复等技术单位,建立“专家团队+基层技术员”服务机制,为整治提供规划编制、工程设计、质量监测等全程技术支撑;推广应用“智慧国土”平台,实现整治项目数字化管理。

(五)宣传引导

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渠道宣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意义与成效(如典型案例、农民受益故事),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村民参观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激发参与积极性。

附件:1. XX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任务分解表
   2. XX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清单(分年度)
   3. XX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X年X月X日

(注:可根据县域实际调整具体指标、重点区域和任务细节,如山区县可强化生态修复权重,平原县侧重高标准农田建设。)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智慧污水厂平台 智慧排水系统 钢结构检测 工程咨询 智慧供水系统 基安物联 地下水监测系统